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近日落下帷幕,但令人失望的是, 此次會議僅達成了一項無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參加大會的國家沒有就2012年后的全球減排行動、資金技術支持等問題達成共識。
請看新華社的報道: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said Monday the country played an important and constructive role in pushing the Copenhagen climate talks to earn the current results. The two week-long Copenhagen conference concluded Saturday in the Danish capital after producing a non-legally binding document on climate change.
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本周一表示,中國在推動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取得現階段成果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建設性作用。為期兩周的哥本哈根會議于上周六在丹麥首都落下帷幕,并出臺了一項有關氣候變化的無法律約束力的文件。
文中的non-legally binding document就是指“無法律約束力的文件”。此次峰會沒有達成legally binding treaty(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而只是以conference decision(大會決議)的方式通過了一項non-binding accord(無約束力協議),令國際社會,尤其是small island nations( 小島國)倍感失望。從這里的用詞我們就可以看出treaty和accord的區別,treaty指國家之間經外交談判后依照國際法簽訂的正式條約,具有一定的法律約束力;accord 則多指國際間的非正式協議。
在plenary session(全體大會)上通過的這份文件堅持了UN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和Kyoto Protocol(《京都議定書》)中的dual-track mechanism(雙軌制),進一步明確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
相關閱讀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Julie,編輯:Helen)
點擊查看更多新聞熱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