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國家爭取用3年——解決750萬戶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和240萬戶棚戶區居民住房問題
【百姓點題】
怎樣解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住房問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設今年能不能有更大發展?如何讓群眾買得起房子?這些問題在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關注,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熱議話題。
如何讓住房政策惠及全社會?
多渠道 全覆蓋
【百姓經歷】
“你說這房價到底會不會降下來?”最近一段時間樓市的低迷,讓北京市民李麗媛看到希望。如今,她一家五口仍擠在不到40平方米的房里。她說,擁有一套三居室的房子,是她最大的愿望。
“建設保障性住房是解決城鎮居民住房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山西華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華山代表說,目前全國范圍內人均建筑面積1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難家庭有近1000萬戶,占城鎮家庭總戶數的5.5%。“建設經適房、廉租房,不僅是讓居民有房住,更重要的是能對虛高的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
“現在工薪階層要買好地段房子基本不可能。”民建中央常委、天津市主委歐成中委員介紹,去年民建中央針對普通工薪階層住房問題的調研顯示,在京、津、滬和廣州等大城市,我國住房保障政策已覆蓋低收入家庭,但普通工薪階層的住房缺乏保障性政策。他們向下不能申請廉租房、享受政府住房補助、購買經濟適用房,向上又沒能力購買價位相對很高的商品房,因此被稱為“夾心層”。
“政府要拿出‘真金白銀’,通過多種手段,使中低收入百姓都能住上合適的房子。”湖南長沙市市長張劍飛代表說,長沙的目標是到2012年,每個家庭都擁有一套適合居住的住房。
怎樣破解工薪階層住房難題?
立法規 破障礙
【百姓經歷】
上海市民張美珍很無奈,為即將結婚的兒子買套小戶型婚房就花了70多萬元,舉家“集資”還貸,壓力好大。
“百姓安居樂業需要制度和法規的保障。”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利明代表認為,住房制度改革以來,保障政策對普通工薪階層安居考慮不夠,尤其是房價高企的大城市,多數居民無力買房。“一個健康的住房政策的合理導向應是,對具有保障性質的住房建設和供應,政府應通過公共政策手段,嚴格根據住房需求,科學確定住房供應”。
歐成中介紹,解決普通工薪階層住房問題存在幾個障礙:一是相關法律缺位,對保障對象、保障標準、準入退出、動態收入、保障資金來源、專門管理機構設立等環節無法可依;二是缺少融資平臺,目前主要以地方財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為主;三是公積金使用率不高,巨量的本金沉淀在銀行;四是沒有形成合理的廉租房、限價房退出與回購機制,即便入住者收入提高不符合條件了,也收不回房子,房源無法循環使用。
完善我國住房保障制度,為居民享有居住權立法顯得迫切。王利明建議,現階段,可以先將地方政府保障中低收入群體住房權益的責任通過立法手段予以明確。
“經濟不適用”的尷尬咋改?
早規劃 強配套
【百姓經歷】
2008年,長沙市民唐小敏申購到70平方米的經適房,但嫌房子離工作單位遠,生活成本高,便放棄了。3月10日,拿到8萬元政府補貼的她終于如愿住上了市區的寬敞房子。
“經濟不適用”是目前保障性住房遭遇的最大尷尬。由于地段多偏遠,中低收入者安置后生活不便、生活成本增加,往往導致吃力不討好、群眾不買賬的尷尬局面。
“長沙去年開始調整經濟適用房政策,改實物分配為貨幣補貼,好處很多。”張劍飛介紹,只要符合經濟適用房的條件,每戶補貼8萬元。同時根據實際放寬了標準,買120平方米以下的房都行;并且可以買二手房,這樣避免了只能購買偏遠地區經濟適用房。
在廣州,在規劃建設經濟適用房、限價房和廉租房的新社區時,一開始就從規劃上考慮軌道交通、教育、醫院和生活配套。 “建設經濟適用房,能夠對虛高的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采取積極措施,讓房價回歸到合理區間是解決城市居民住房的根本辦法。”趙華山建議。(記者 鄧圩 王偉健 余榮華)
編輯:富文佳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