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羅馬尼亞,并出席在那里舉辦的中國-中東歐合作峰會。據羅馬尼亞當地媒體《羅馬尼亞每日財經》披露,李克強此行,隨行了一個由200家中國公司代表組成的商務代表團,峰會期間,中國將在布加勒斯特議會宮舉辦為期一天的中國-中東歐經貿論壇,來自中國和中東歐16國的約一千家國營、民營企業代表將與會,議會宮外還將舉辦中國高鐵技術展覽。
正如許多當地觀察家,如羅馬尼亞經濟分析師勒茲萬?奧拉薩努等所言,在整個歐洲范圍內,中東歐國家屬相對后進地區,但近年來發展速度較快,勢頭較好,在能源、運輸、農業等項目上需要大手筆投入,而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盟國家自顧不暇,對中東歐的投資減少,這令中東歐國家對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投資趨之若鶩,渴望通過中國-中東歐峰會等平臺和契機,吸引來自東方的投資和項目,正如羅馬尼亞-中國貿易商會的加布里埃爾.梅爾梅吉亞努所言,此次布加勒斯特峰會對于中歐、東歐各國而言,將是一個了解中國人、吸引中國投資的良好契機,東歐當地媒體也預測,中國和中東歐與會國將討論交通、能源、農業、旅游、IT等多領域合作問題。
對于中國而言,投資中東歐、開發當地市場,也有許多有利因素。這里有羅馬尼亞康斯坦察和保加利亞布爾加斯這樣的港口,市場拓展潛力巨大,且近期經濟增速不錯,而在簽證和勞動法規等方面又不像西歐那樣嚴格苛刻。這里許多國家已加入歐盟,但經濟結構相對滯后,準入門檻較低,在這里投資、設廠,可用較低成本獲得進入歐陸市場的“金鑰匙”。
近年來,中國和中東歐國家間貿易、投資增長較為迅速。21世紀初,這個地區的中國投資幾乎可忽略不計,2010年根據波蘭中東歐發展研究所CEED的數據,已突破8億美元。雙邊貿易額方面,2000年僅30億美元,2010年已達410億美元之巨。然而,和其它一些地區相比,中國-中東歐國家間在經貿和投資方面的規模,與各方期望值相比,落差仍然較大,很多合作項目的落實也遇到了困難。
總得來說,中國-中東歐國家間經貿投資合作潛力巨大,方興未艾,但也存在許多障礙和問題。如中國雖努力參與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但幾度在該地區歐盟成員國投標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無一成功。最大的問題是,中方企業往往堅持從中國引進大量勞動力和原材料,并要求當地政府擔保,而這在歐盟范圍內幾乎是不可能的。此外,一些本已落實的項目,在推進過程中也產生諸多問題,如在保加利亞中國參與的電動公交車和保加利亞科技園區項目也被叫停。
此次布加勒斯特峰會,雙方都擺開大陣勢,寄托了很高期望值,這是可喜的。但飯要一口口吃,項目的推進,合作的加強,也有個相互了解,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峰會、互訪等平臺和機制,首先從制度上為深化合作提供保證是未來進一步發展相互間投資、經貿關系所必須的。
(來源: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 陶短房 編輯:柳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