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穎縣北街小學的女孩子們,贏得走出國門的首戰(zhàn)勝利后,全都笑開了花。河南青基會供圖
臨潁縣陳留小學的學生在踢球。本報記者 慈鑫攝
7月22日下午,多家媒體的記者早早地趕到河南新鄭國際機場,等待河南一支農村小學女子足球隊——由臨穎縣北街小學11名女孩子組成的球隊歸來。
今年5月,這支球隊在“瑞典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賽”(7人制)中國賽區(qū)選拔賽中奪得桂冠。7月12日,她們飛赴瑞典,代表中國參加比賽。
1勝1平2負——雖然球隊在小組出線后未能進入8強,但這對于“舉縣”發(fā)展校園足球的河南臨潁縣來說,仍是一個莫大的鼓舞。
5年里,面臨著缺資金、缺教練和場地不足等困難,還有社會上對行政命令方式不斷的質疑,臨潁縣一直堅持當初的兩個樸素想法——多給孩子們一個參與體育運動的選擇,為低谷中的中國足球摸索一條在青少年中普及發(fā)展的道路。目前,足球在臨潁縣遍地開花,一半以上的學校都擁有自己的足球隊。
“‘臨潁模式’發(fā)展足球五年,終于學有所成了。”臨潁縣副縣長黃耀春說。
“舉縣辦校園足球”曾受質疑
無論成績如何,選送的代表隊能夠參加世界級比賽,已經足夠讓黃耀春感到自豪。
“此前這幾乎是不敢想象的!最初組建球隊參賽時,也沒抱太大的希望,只是希望學生長長見識。”黃耀春說,“小學生出國踢正式的國際比賽,這在河南還是首次。”
黃耀春所稱“臨潁模式”,就是在縣教體局的直接領導下,所有中小學都把足球列為體育中的重點來抓。2008年,臨潁縣專門下發(fā)《關于成立足球訓練基地學校的通知》,要求縣直屬所有學校和所轄鄉(xiāng)鎮(zhèn)的部分學校必須建立足球訓練基地并開展校園足球活動。
臨潁縣是河南省漯河市的一個小縣,經濟發(fā)展水平在河南省屬中等,全縣人口70多萬,大多以務農為生。
黃耀春介紹說,臨潁這樣一個普通的農業(yè)縣,之所以要“舉縣”發(fā)展校園足球,是因為受條件所限,農村中小學開展體育活動的選擇相對簡單,發(fā)展足球只是為了給廣大學生多創(chuàng)造一個參加體育運動的條件。
“最初有足球和乒乓球兩個選擇,最后選擇了足球。”黃耀春說,“一方面因為這項運動廣受歡迎,另一方面,我們認為,農村人口基數(shù)大,農村孩子吃苦耐勞,從校園入手、從娃娃抓起,在農村普及足球運動是完全有可能的。”
2010年,黃耀春受邀在全國體育局長會議上發(fā)言,介紹臨潁開展校園足球的情況。媒體對臨潁的看法不一,既有稱贊,也有質疑。
有人認為這種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推廣校園足球,太“專政”了。黃耀春的回應是:“要想有重點地發(fā)展某一項體育運動,前期用一些行政命令的方式是必要的。《通知》主要是針對學校提出要求,對學生并沒有強迫,都是自愿報名,學生們喜歡的籃球,也有很多人打。”
中國的學生壓力重,在中小學推廣足球會不會有難度?中國足球大環(huán)境這么差,學生家長會不會反感?這是許多人同樣關心的問題。
“家長們都很開明,他們也都知道踢足球能鍛煉身體,踢得好了還能掙大錢,都沒啥意見。”黃耀春說,“各個學校組織足球訓練,也都是在下午放學之后,不影響學習。而且,進入校足球隊有個原則,學習差的不行,最起碼作業(yè)要做完,考試差不多,如果學習受到影響,必須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