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發生的校園槍擊案中,兇手韓裔學生趙承熙被證實患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血案震驚了校園,震驚了世界。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其心理問題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半數大學生交際困難
據某高校心理咨詢中心在去年對2639名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測試分析顯示,在一年內有自殺傾向的達65人,占2.4%,測試異常的高達196人,占7.4%,對“至今你覺得心理健康方面有問題嗎”做出肯定選擇的有800人,占到29%。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中,社會交往已上升到第一位,占50%以上,情感排第二,學習問題在第三位。外表、就業、性等因素也成為大學生心理咨詢的新熱點。
在大學里除了學習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各種能力,包括人際交往、創新能力、獨立能力、適應能力和意志能力等。其中,人際交往能力在這諸多的能力中更為重要。不注意人際交往能力的學生很容易誘發自卑、孤傲、自我、焦慮、緊張、恐懼等心理問題。
據鄭州華夏心理學校首席心理咨詢師趙儷娟介紹,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以下幾種:
人際敏感。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摩擦、沖突和情感損傷,這一切難免引起一部分學生的孤獨感,從而產生壓抑和焦慮。
人際交往心理障礙。因為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使得他們害怕與他人溝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封閉起來,很容易導致孤獨、抑郁或自卑。
性格上的不合群。在同學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獨來獨往,不與他人接觸,久而久之就產生一種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傾向。
大學生活相當于一個小社會,因此在學校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會使今后的職場生活更加愉悅、輕松,反之則反。
分數背后的陰影
共青團鄭州市委12355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副主任趙悅玲說,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出現,凸現出我國人才素質教育的一種缺失與匱乏。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仍處于應試教育階段,應試教育帶來的負面效應就是一些家長、學生、老師更多關心的是學生的考試分數,卻忽視了無法用分數衡量的內在素質的培養,這其中,就包括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這個作為社會人必須具備的素質。
“雖然現在不少的小學、中學已經建立起自己的心理咨詢室,但是大多數學校并沒有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除此之外,在對待學生出現的問題時,老師和家長因為缺乏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在教育時沒有進行合理的疏導,導致問題的積聚,到了大學校園這個新的環境里面一觸即發?!壁w儷娟說,“而一些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通過心理團訓,從實際出發,幫助大學生認識自己,并進行調整,可以達到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活動多參與是解決之道
處理好人際關系關鍵取決于自己。一個人若封閉自己,他的人際關系也會是封閉的。敞開自己的胸懷積極關愛他人,自己的人際關系自然會和諧。所以,不能單純靠一兩次心理訓練就能去解決人際交往方面的障礙。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在心理培訓的課堂上學習的是方法與技巧,真正解決問題需要大量的實踐活動。這就需要大學生自己,首先盡可能多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其次走出校門,多參加社會上的一些積極的、有意義的活動并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再次,學會選擇,學會辨析。(馮翔)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