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還差不差錢了?
2月23日,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一匿名歐盟官員話稱,歐盟或考慮向烏克蘭提供超過200億歐元緊急經(jīng)濟援助。倘真有這筆錢,盡管天然氣問題還是個頭疼的隱患,但至少暫時烏克蘭可以“不差錢”了。
然而且慢,這筆錢靠得住么?
首先,消息來源顯得有些飄忽:歐盟是個效率低下、凡事要28個成員國全票通過的大拼盤,歐盟自身沒有造血功能,歐盟的錢來自各成員國,如今各國經(jīng)濟上“大病未愈”,這筆錢掏出來,程序上怕沒那么簡單;倘若如報紙文章所言,來自歐盟、歐洲投資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fā)銀行“資助及貸款項目”,則至少頭款可能繞過繁瑣的手續(xù),但這筆錢實際上并非“新糧”,而是已在實施的計劃(烏克蘭每年能得到15至20億歐元),能否增加,還得繞回前述“程序迷宮”,且這個計劃所提及的援助,要分至少7年支付——烏克蘭總統(tǒng)的任期也不過5年。事實上,《華爾街日報》在這個問題上也閃爍其詞,時而說“歐盟內(nèi)部文件”,時而又援引歐盟外長阿什頓的話,暗示這筆錢也可能來自國際間,倘是后者,問題恐怕只會更復雜。
其次,即便這筆錢果有來源,烏克蘭新政府也未必能消化。
按照《華爾街日報》的說法,任何救助都是有條件的,這些條件正是前述降低能源補貼、貶值貨幣、降低關稅、開放市場等,可能還將包括減少社會福利,削減政府預算等,這是歐盟和其“合作援助者”IMF提供援助的“標準套路”,即便對于歐盟成員國如希臘、意大利也概莫能外,何況是政局不穩(wěn)、還款前景撲朔迷離的烏克蘭?而這樣一套“組合拳”,對于剛經(jīng)歷一番大折騰、經(jīng)濟問題嚴峻的烏克蘭而言——烏經(jīng)濟自2008年以來已接連經(jīng)歷三次危機,財政赤字接近年GDP5%,經(jīng)常賬戶赤字更逼近8%,今年6月到期的美元債券收益率去年底就突破20%,2023年到期國債收益率高達8.56%,5年期信用違約掉期高達720,2014年年度預算至今尚無著落,且剛被國際評級機構(gòu)降級——不論新“當家”是誰都很難消受:別的不去說,眼看就將面對俄羅斯新一輪“天然氣大棒”的烏克蘭倘再照著歐盟和IMF的要求降低能源補貼,又將如何抵御東歐3月的料峭春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