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桑迪在美國東北海岸登陸,造成數十人死亡和嚴重經濟損失。如今颶風業已過去,但天災所造成的影響卻并未完全平復:在紐約等地,地鐵等公共交通尚未恢復正常,廢墟清理及電力等公用服務設施的搶修也在進行中,保險理賠總額究竟會達到怎樣的數字,各方仍爭論不一(從50億至500億美元不等)。
親戚尚余悲,他人或已歌。美國大選投票的“正日子”是11月6日,颶風不早不遲,就算再怎么不合時宜,奧巴馬和羅姆尼兩位候選人也只得在短短幾天內迅速玩一把“變臉”:先沉痛、慷慨,以示“和災區人民在一起”,然后“化悲痛為力量”,爭分奪秒繼續投入選戰。
有趣的是,奧巴馬和羅姆尼團隊均曾表示,桑迪的突如其來有利于對手,而不利于本方。
奧巴馬團隊如此認為,是因為桑迪臺風令東部許多地方遭到嚴重破壞,由于臺風登陸日離投票日實在太近,許多選民會因家人不幸、家園被毀、交通不便、心情不好等種種原因或理由,不能、不愿去投票站投票。由于相對而言,民主黨的支持者更窮,受天災影響更大,搭乘公交系統的比例更高,加上某些民主黨“鐵票倉”(如拉美族裔)本來投票率就不高,桑迪會令這些人的投票意愿再受打擊,這顯然會讓共和黨及羅姆尼占盡便宜。
而羅姆尼團隊如此認為,是因為奧巴馬具有雙重身份,既是總統候選人,又是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如果是尋常選戰,他只能以前者身份助選,如今桑迪從天而降,他正好理直氣壯、駕輕就熟地切換為“全國抗震救災總指揮”模式,在表面上“高風亮節”地放棄大多數助選項目,夜以繼日,奔波在“戰颶風”的第一線,實則不但獲得了千載難逢的“公費助選”、“免費亮相”機會,而且自然而然處于“免疫”狀態——都什么時候了,您還編排“救災總指揮”的不是?這不是給廣大災區人民添亂么?
從實際情況看,桑迪給羅姆尼造成的影響更大。
正如許多評論家所指出的,桑迪的到來一度讓羅姆尼無所適從:繼續選戰進程不合時宜,只能適得其反;停止選戰進程,沒有行政職位的他“根本找不到自己該站的地方”,既不能批評奧巴馬(那有跟救災過不去之嫌),又不能不批評奧巴馬(那還選什么),尷尬的他只得把競選集會改為“救災慈善集會”,卻總給人以生硬、牽強之感。本來桑迪登陸前,羅姆尼已在民調支持率上反超,并在關鍵州、搖擺州選舉人票爭奪戰中取得不錯勢頭,后來居上的可能性并非沒有,如今卻被一場颶風打斷了這個勢頭,離投票還剩幾天,真個是連應變、騰挪的余地都沒有。
但奧巴馬所收獲的也不純是福音:“救災總指揮”的身段固然爽,也的確贏得如紐約市長布隆伯格這樣的“變色龍”和新澤西州克里斯·克里斯蒂州長這樣鐵桿共和黨的支持、稱贊,但正所謂過猶不及,選民畢竟不都是傻子,家園被毀,生活改變,滿心煩悶之際,卻看見一彪人馬簇擁一黑大漢24小時不間斷作總司令、總指揮狀,也未必就不倒胃口。盡管事先有所準備,桑迪仍給美國東海岸造成出乎意料的嚴重損失,隨著“不便時間”的延長,一旦災民們將怨氣歸結于行政當局的無能,奧巴馬的選情就難免受到沖擊。
事實上正如不少分析家所言,美國大部分選民在桑迪登陸前就已作出抉擇。重災區紐約、新澤西則一向是民主黨和奧巴馬支持率很高的地方,24%的選民更已提前完成投票。桑迪給美國大選所帶來的變數,主要體現在“勢”的變化上。由于桑迪登陸前,奧巴馬選情略占上風,這個“勢”的變化,對他而言是相對更有利一些的。
(來源:中國日報網?中國日報網特約評論員?陶短房?編輯:陳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