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全球化的下一階段必將是“互惠的經濟全球化”。2010年,高達億萬美金的美國國債和中國外匯儲備必將向股票和與原本由美國政府持有的美國公司債務轉化,而這也將拉開美國經濟全球化下一階段的序幕。中國執政者需要幫助美國的執政者從目前美國危機的深淵中走出來,不過,美國的執政者需要接受21世紀經濟新格局。商業周刊估計,在2004年,美國在全球GDP中占28%,這一百分比在2025年將降至27%,在2050年將進一步降至26%,中國的份額將從4%增至15%再至28%。美國經濟危機加劇了原本漸進的趨勢。中國的人口比美國多5倍。
擁有如此多的人力資本和如此大的國內市場,其經濟規模很可能將比美國大五倍。本文中介紹的“互惠的經濟全球化模式”是快速啟動2010年美國的經濟和就業復蘇,加快美國GDP增長速度,增強美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創造可持續就業增長的不二法門。通過將美國和中國持續的經濟成就結合起來,這兩大經濟力量在世界國家安全中的勢力也必將增強。正如Thomas Barnett的新作《偉大的力量:布什后的世界和美國》和 John and Doris Naisbitt的近著《中國的大趨勢:構建新社會的8大支柱》中所解釋的那樣,美國的執政者需要立即為當下和未來的現實做規劃而不是一味沉湎于過去。
中國已經成為國際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也是全球最大的進口國。盡管受到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它目前的GDP增長速度仍然高達11%。除非Obama總統提出對中國真正互利友好的政策,否則美國經濟和就業的復蘇不會出現“V” , “W” , “U” ,哪怕是“L”型增長。美國經濟的損失已經過于龐大并在持續膨脹。此外,這種損失難以估量進而使得當下對其無從下手。我們現在正處于對國際經濟和貿易體系以及政府有效運作的信任危機的初期階段。我們必須對這一迫在眉睫的危機予以關注,因為信任只能通過“體制大規模的改變”得以重塑,而這恰恰是Fareed Zakaria 在 2009年1月的新聞周刊中呼吁的。新的美國互惠經濟全球化政策目前至關重要,它將震驚并重塑全球資本市場和美國消費者及商業的信心。美國聯邦儲備局局長Bernanke和財政部部長Paulson 于2008年9月16日宣布,若沒有迄今為止政府對美國及全球經濟累積達7520億的應急干預,美國的經濟體系將會崩塌。而在這一聲明發表前, 19個國家年度GDP累積總和約是60萬億美元。美國GDP的70%依靠居民消費,而消費又依靠房產市值的增長。根據美國聯邦儲備局提供的信息,美國家庭擁有的房地產的價值在2006達到25萬億的最高峰。那是當時美國GDP的兩倍,全球GDP 的一半。然而,2010年2月23日的市場觀察上的一篇文章指出,1130萬美國房屋所有者或者說24%美國人的貸款持有者在房貸上的欠款比他們的房屋市場價值還要高。據估計,這一比例將會進一步上升至50%的美國貸款持有者。另有 230萬美國貸款者家中有不超過5%的股票,如果房產的價格進一步下跌,這些股票也將蕩然無存。2009年第四季度,房屋的市場價格超出他們貸款值的抵押貸款者已經增長了62萬,而房屋是他們的抵押保證。美國已經出現了了金融、經濟、就業三重危機交互作用的惡性漩渦。美國全國失業率依官方統計是10%,這一比率在某些州更高并可能繼續增長。
面對諸多的問題,美國的政客們卻對于擺在眼前的這一金融危機,或甚之,國家安全危機無計可施。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10年,在高失業率和經濟危機中掙扎已久的人們終于看到了一線新的曙光。正如哈佛大學的尼爾弗格森教授在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上指出的那樣,無論是美國政府還是商界對于可預見中的債務市場的突然崩盤都顯得無能為力。10年1月11日的金融時報刊登了一篇名為《破產或許對美國更好》的文章,文中便提到美國應當盡可能快地違約并t拖欠其所欠下的債務。馬丁沃夫在09年7月9日的金融時報中撰文表示:“中國幫助美國符合其本身的利益。”在他看來,中國選擇積累近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現在的情況是,如果中國要保證他的這些外匯儲備不至于成為一紙空文,它就必須動腦筋以調整全球收支平衡。如果中國以及其他那些擁有貿易順差的國家既想獲得豐厚的貿易盈余,又想同時保持大量的對外債權,他們就必須意識到違約或破產是必然會發生的。對于這些國家而言,想要魚和熊掌兼得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們必須從中作出取舍。中國的政客和商人們習慣把這種逼迫性的選擇稱之為“強盜式的思維模式”。事實上,如果美國真的宣布破產,那么不僅美國自身的名譽將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整個資本市場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驗。
中國人民不可能就這樣將如此巨大的債務一筆勾銷,美國政府也不會如此隨便地將自己的信譽付之一炬。兩國必須要尋求一條新的出路。稍微懂一些美國法律的人都知道,如果美國政府破產,他們就必須將絕大部分的財產支付給債權國,并且要以剩下的那小部分資金來重啟美國經濟復蘇騰飛之路。不用想都知道,美國人才不會那么傻。
奧巴馬總統宣布他正在推動與中國建立新的合作伙伴關系,而這些都需要新的政策來支持。然而美國政府卻仍在死守那些古舊過時的對華政策。所幸的是,奧巴馬已經發現了過去政策的弊端,這些政策不僅過時,而且完全不能解決美國當下的經濟與社會問題。在2010年1月10日華盛頓郵報刊登的一篇有關經濟危機的報道中奧巴馬總統指出:“我們唯一不能做的事便是因循守舊。過去的那些政策為我們埋下了禍根,使得我們在經濟危機中蒙受巨大的損失。今天,我們必須摒棄這些導致我們失敗的緣由,尋找新的出路。”然而也有人持不同看法。丹尼〃德雷茲在2009年5月20日的《新聞周刊》上表達了他的不同意見。他認為這一代的領導人顯然還不能接受自己(美國)的世界經濟領袖地位被他國所取代。但是,正如一名退休的美國國務院官員所說,美國正在與一個全球性的超級大國打交道。這個力量與蘇聯不同,在接下來的10年內它都將對外生產,對外消費并對外武裝。我們還真的不知道該怎么對付它。
中國中央黨校翻譯并出版了一本名為China & America’s Leadership in Peaceful Coexistence的新書,其中文標題可譯為《奧巴馬執政后的中美關系:應對共同挑戰》。《致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中國主席胡錦濤的外交關系白皮書》總結形成了一個研究中美關系的新學派,該學派融合中美兩國立場并為21世紀中美關系的成功出謀劃策。這本書已在2009年遞交給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發改委,中國現代國際關系學院,中央黨校,中國日報,人民日報,和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并在www.CenterACP.com.上有免費下載。該書為21世紀的和平提供了新的總體戰略和概念框架,這正是Fareed Zakaria 2008年11月28日在新聞周刊上所呼吁的。
美國總統奧巴馬尚需證明美國對華新政在地緣政治,經濟,商業及就業等領域能取得短期和長期的利益,以求中國執政者的鼎力相助。為了獲得中美兩國國內的足夠政治支持,總統奧巴馬可以宣布他已經開始把價值至少一兆美元的美國債務轉化為美國國內的中國資產投資。這對于在經濟和失業危機中遭受重創的美國各州及城市維系和創造工作崗位是很有必要的。這一舉措將使汽車,石油,銀行,保險,醫藥,環境保護,能源等其他部門獲益良多。
為使資本市場迅速重拾信心,我們首先需要落實的是讓中國汽車公司的子公司與歐盟國家如英國或盧森堡合并組成新公司,新公司將被命名為“全球汽車公司”。新組建公司將從美國政府手中并購通用汽車45%的股份。另外,公司45%的股份將會被通用汽車公司原股票和債券持有人擁有,以交換他們在通用汽車中現有股票及債券。在首次募股之前,“全球汽車公司”10%的股份將掌握在像沃倫巴菲特,員工退休基金以及中投公司等金融投資者手中。此外,“全球公司”將在中國及世界各地主要股票交易點掛牌上市。“全球汽車公司”45%的股份將無疑超越通用汽車原有同等股份所能企及的市值。資本市場將會認識到全球汽車公司有能力在全球范圍內取得成功,從而解決當今中美汽車制造商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全球汽車公司以及其他類似盈利性制造商的關鍵特征在于其能在市場銷售地源源不斷地制造汽車產品,銷往北美的就能在北美制造,歐洲的就能在歐洲制造,亞洲就在亞洲,以此類推。此類公司在為其世界各地股東分紅的同時,將能力助中國汽車公司走向世界,并同時能為美國公司帶來中國式持續高收益戰略,實屬首例典范之作。此類新型合資公司模型在《新中國式商業戰略:中美公司的全球性伙伴關系》一書中有詳盡闡釋,此書有中英文兩種版本,現已公開發行。
(作者:約翰·米勒-懷特 美中伙伴關系研究中心和美中合作基金會主席;戴敏 美中伙伴關系研究中心和美中合作基金會總裁 翻譯: 美國斯坦福大學中美學生論壇人民大學分會 編輯:陳笛)
本文原文為英文,翻譯后略有刪節和編輯。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