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huán)球在線消息:兩年時間里,遼寧省1200多萬平方米低矮臟亂的棚戶區(qū)被改造,代之以整潔亮麗舒適的高樓新居。春節(jié)前,120多萬幾十年生活在棚戶區(qū)里的群眾歡歡喜喜搬進了新樓。干部群眾把棚改過程中體現的“為民、拼搏、實干、協(xié)作”精神,親切地稱之為“棚改精神”。
“棚改精神”,凝聚的是遼寧省各級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憂民情懷。遼寧的棚戶區(qū),都是新中國成立初期興建的“礦工房”,有的甚至是日偽時期的“勞工房”,如廁難、吃水難、行路難,夏天雨水倒灌,冬天四壁白霜。“搬出棚戶區(qū)”是那里的群眾兩三代人、幾十年望眼欲穿的期盼。遼寧省委“砸鍋賣鐵也要讓群眾搬出棚戶區(qū)”的決策,讓改革的成果最直接地惠及最貧苦、最底層的群眾。這情懷,好大喜功者難有,追求“政績”者難為。只有真正心系民生者,才能對群眾的疾苦感同身受,做出最得民心的決策來。
“棚改精神”,展現的是講奉獻、干實事、敢拼搏的工作作風。在棚戶區(qū)改造的日日夜夜,在1300多萬平方米回遷新房的工地上,無處不躍動著各級領導干部、共產黨員奉獻拼搏的身影。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批“早起五點半、中午含口飯、晚上連軸轉”的黨員干部的奉獻,有了“3個月建成10萬平方米樓房”的拼勁,才不斷創(chuàng)造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撫順速度”、“鐵嶺速度”等棚改奇跡。這一磚一瓦、一石一木,容不得半點取巧和做秀。“棚戶區(qū)群眾向黨委、政府致敬”的條幅、“共產黨萬歲”的口號,這些棚戶區(qū)群眾發(fā)自內心的自發(fā)舉動,是對我們各級領導干部的最高獎賞和禮贊。
“棚改精神”,體現的是執(zhí)政能力不斷提高。執(zhí)政能力落實在每一項具體的實實在在的工作中。毫無疑問,大批棚戶區(qū)百姓生活的艱難,也是各級政府部門幾十年工作的心病。然而,通民情易,解民憂難。缺資金、牽涉廣、協(xié)調難,累積的問題越來越多,利益關系越來越復雜,矛盾越來越積重難返。遼寧歷史上這次最大規(guī)模的棚戶區(qū)改造,要投資187億元!遼寧省委、省政府“改造棚戶區(qū)”的承諾,直面問題,知難而進,勇于擔待,既體現了各級黨委、政府對歷史、對人民的負責態(tài)度,也鍛煉、檢驗和提高了他們駕馭全局的執(zhí)政能力。
“解決群眾最現實、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讓改革和發(fā)展的成果惠及廣大群眾”,是“棚改精神”的精髓。只有實實在在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黨的方針政策才能深深植根于群眾之中,黨的事業(yè)才能萬古長青,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才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才能成為億萬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yè)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也存在諸如醫(yī)療、教育、住房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各地又有各自的實際情況和難題。各級領導干部要弘揚“棚改精神”,時刻把群眾的冷暖安危、衣食住行掛在心頭,在為人民謀利益中取得帶領群眾前進的威信。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