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上周,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過去一個月左右,世界銀行的一個專家代表團專門赴北京為中國災后重建獻計獻策。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塔拉?維什瓦納特女士建議,應該建立社區級或村級社會保障體系以免災區群眾陷入貧困,應該用互聯網技術保證每一個社區或村莊都得到幫助。
*** 任何村莊都不可掉隊
維什瓦納特女士的建議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早些時候的指示不謀而合。胡錦濤5月18日視察災區時說,一定要千方百計盡快把救援隊伍開進每一個村。維什瓦納特在談到災后重建時同樣認為,必須讓每個村都得到幫助。
她稱,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應該逐步將重心從“普遍的救災”轉到為災區弱勢群體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上來。而要讓社會保障體系起到作用,則必須保持受保護對象的信息公開透明。
*** 信息要公開透明
實際上,中國某些災區雖然沒有互聯網,但地方官員已為信息公開樹立了榜樣。四川平武縣高村鄉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干部說,她的做法很簡單,就是把一切都公開在陽光之下。在每天更新的公開告示板上,所有村民的親人傷亡和財產損失情況一目了然。然后,鄉領導據此決定救災物資的分配。雖然道路中斷導致救援物資投遞遲緩,但鄉政府采取如此公開透明的方式,使村民不但不抱怨,反而更加團結一致,并對政府多了一些理解和支持。
對于這位基層干部的創新方式,維什瓦納特表示“贊賞”。她接著指出,倘若互聯網技術得到應用,信息公開將能更有效地實現。
她表示,通過互聯網,所有各方都可以跟蹤重建過程,可以了解到誰在哪里做什么。隨著救災和重建的推進,在地方層次將需要更多廣泛而具體的信息溝通。
*** 世行在巴基斯坦建立網站幫助救災
維什瓦納特舉例說,在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后,她曾與他人共同創辦信息分享網站www.risepak.com,提供4000個受災村莊有關財產損失、道路交通和救災情況的信息,以便救援達到村級。為這個網站提供信息的志愿者中,既有來自非政府組織和救災業界的,又有從災區現場發回消息的個人,還有巴基斯坦和美國的學術機構以及世界銀行、私營部門和政府組織。
RISEPAK系統提供了4000個村莊在震前的以下信息:每個村莊的人口、住房、水電供應,以及距離震中、伊斯蘭堡和主要公路的遠近。此外,RISEPAK系統隨時更新災后的以下信息:各村的交通情況、遭破壞程度、來自個人和組織的救災物資情況等等。
這樣,網民可對某個村莊進行快速檢索,馬上找到有關人口、受災程度和救災情況的資料,然后決定該去哪個村莊施救,以達到最佳效果。
維什瓦納特指出:“我們的目標是收集和提供信息,以確保‘每個村莊都不掉隊’……RISEPAK是個信息收發系統。”
這個系統接收信息的方式非常簡便。人們可按村填寫標準表格,然后在線提交,或者通過短信、傳真或電話等方式提交。公眾提供的信息將在12小時內公開,所有人均可獲益。
這位世行專家說,RISEPAK的建立基于以下信念:每位受災群眾的聲音都得到傾聽,確保每個村莊都不掉隊、每個聲音都得到尊重。
中國現在雖然也在救災中發揮了互聯網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未成立專門針對社區或村莊的門戶網站。結合平武縣高村鄉和世界銀行的做法,我們有必要設立一個門戶網站,以監控每個村莊或社區的每一項災后重建措施。這樣的網站對捐款人和志愿者來說也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能將援助引導到最迫切需要的地方,并確保每一個村莊都不掉隊。
(中國日報記者:付敬 編譯: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