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新民晚報》2012年05月24日B03版,作者:畢曉普,原題為:《血戰阿留申:美軍首次遭遇“死亡沖鋒”》。
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不僅通過奇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而且一度占領美國阿留申群島西部的阿圖島和基斯卡島,這是自1812年美國第二次獨立戰爭后唯一一次國土淪陷。美軍隨后展開反擊,經過一場慘烈的兩棲登陸戰,取得全殲日本守軍的勝利,揭開了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局部反攻的序幕。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這次作戰中,讓美軍首次見識了日軍“死亡沖鋒”和“集體玉碎”的瘋狂。
作戰背景
偷襲珍珠港成功后,日軍在半年內席卷西太平洋和東南亞等地。面對如此輝煌的戰果,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仍不放心,因為他清楚地認識到,依靠雄厚的物資優勢,美國遲早會奪回戰爭主動權。因此,他一直在尋機再來一次類似偷襲珍珠港的決定性行動。
1942年4月18日,16架美軍B-25轟炸機空襲東京,盡管只造成微小損失,但在心理上震撼了日本朝野,日本軍部迅速責成山本五十六制訂新的作戰計劃,以期消除美軍對日本本土的威脅。5月5日,日軍大本營發布《第18號命令》,下達“米號作戰”計劃,要求同時奪取中途島和阿留申群島的西部(兩個目標相距約5000海里),擴大防御圈。
“米號作戰”的核心是占領中途島,引誘和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殘余力量,奪取美國領土阿留申群島的行動只是佯攻。山本五十六認為,如果達成戰役企圖,將讓美國再嘗一次“珍珠港式的失敗”,能將美軍在太平洋上發動戰略反擊的時間推遲到1944年以后。
然而,這次幸運之神沒有站在日本人一邊。5月21日,太平洋艦隊情報部門破譯出日軍“米號作戰”的電文,徹底掌握了日軍參戰部隊、兵力部署、航行路線等核心機密。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盡管知道日軍只是佯攻阿留申群島,但他不能將這片荒涼的美國領土拱手讓給日本,仍從本來就捉襟見肘的艦隊里抽調出一支象征性部隊。
5月22日,美軍組建北太平洋艦隊,由西奧博爾德海軍少將指揮,負責阿留申群島的防御。
作戰經過
1942年5月28日,由細萱戌子郎指揮的日本海軍北方編隊起程,下轄航母2艘(艦載機82架)、其他主力艦艇36艘,船上搭載了穗積松年少佐指揮的北海支隊(約1200人)和向井一二三少佐指揮的舞鶴鎮守府第三特別陸戰隊(約600人),他們將登陸阿留申群島最偏遠的阿圖島和基斯卡島。
像演習般登陸美國
6月4日,日軍艦載機先對阿留申群島首府的美軍機場和潛艇碼頭展開攻擊,其間一架日軍零式戰機被炮火擊中后迫降在阿克坦島南岸。由于飛行員誤將沼澤看作平地,結果在迫降時喪生,飛機陷入泥潭。五個星期后,一架美軍偵察機發現了這架近乎無損的零式戰斗機。繳獲零式飛機,可以算是美國在阿留申群島之戰中獲得的“意外收獲”。
就在細萱戌子郎信心十足抓緊阿留申方向作戰之際,山本五十六親自指揮的中途島作戰行動卻以日軍完敗而告終。當收到山本五十六命令北方編隊返航的命令時,想找回些面子的細萱戌子郎一再堅持,執意要把日軍軍旗插上美國國土。
6月7日深夜,向井一二三指揮的陸戰隊在基斯卡島登陸。次日凌晨,穗積松年指揮的北海支隊在阿圖島登陸,他們在登陸時未遭抵抗,簡直“像演習一樣”。這是因為美軍北太平洋艦隊司令西奧博爾德海軍少將不相信尼米茲通報的敵情,認為日軍不會興師動眾奪取幾個荒蕪的小島,所以他根本沒在這兩個島嶼上部署守備部隊,直到6月10日美軍巡邏飛機才發現日軍已經占領了基斯卡島和阿圖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