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套房貸首付不得低于50%”,“房價過高地區可暫停發放第三套房貸”,“北京同一家庭限新購買一套商品住房”……
短短兩周時間,從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調控政策密集出臺。頻率之高、力度之大、針對性之強前所未見。樓市新政立刻造成市場震動,一線城市成交量明顯縮水,居高不下的房價開始出現松動跡象。
量跌價滯
市場觀望情緒濃重
新政出臺半個月來,各地相關細則隨之跟進,樓市一改4月前半月的量價齊漲局面,成交量迅速下墜。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數據,4月19日到25日,在監測的35個城市中,21個城市成交量環比下跌。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線城市的一手房成交量基本上都有40%到70%之間的下滑。杭州跌幅最大,環比下跌72.55%。樓市新政出臺后,北京竟出現8個新樓盤2377套新房僅售出1套的現象。“五一”小長假期間,各地樓市并沒有出現起色。
“這反映出調控在抑制房價過高地區的投機和投資性需求方面,效果已開始顯現。”我愛我家副總經理胡景暉稱,“京、滬、深等一線城市作為樓市的風向標,交易量的下滑會對全國的市場預期產生影響。”
相對于“量”的跳水,購房者更關心房價的變化。新政公布后,北京漲勢最猛的京郊樓盤開始松動。通州、望京等前期炒作的熱點區域新盤均有優惠,開盤價調低了兩三千元,二手房價格也首次出現了“停滯”。專家表示,樓市正陷入“量跌價滯”的僵局,目前只能從成交套數上看出影響,房價反應有一定的滯后性。
“新政之后的市場反應,總的來說就是只看不買的人多了,二手房價格有所松動,但未出現大幅拋房,即便降價出售,也是獲利回套。”北京市通州區一處房地產中介的置業顧問呂松強告訴記者。在這位干了5年多房地產買賣工作的“老中介”看來,房價的下調只是暫時的。其理由是:在他負責的樓盤京貿國際公寓中,不少炒房者都是去年年底前“入的貨”,而那時的房屋均價在12000元/平方米左右,如今這里的均價已經達到了23000元/平方米。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僅僅數月就賺到了100多萬。對于這些投資者來說,照目前的房價也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有些投資者,在政策出臺之后,則把原來的賣房委托改成了租房委托。看來是想打持久戰。”
最新的統計似乎也印證了呂松強的觀點。數據顯示:北京市18個區縣的成交均價,僅有6個出現了下調,而降幅超過了10%的只有3個區縣。同時,新房開盤均價不降反升。5月北京整體開盤均價達到了28520元/平方米,相比4月中上旬北京商品房開盤均價21058元/平方米,上漲了35%,創歷史新高。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大部分開發商依然堅持高價開盤,優惠幅度基本相同于3至4月,大部分為全款客戶9.8折、貸款客戶9.9折。